欢迎访问 文化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文化法治 > 正文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发布 文化新业态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67.8% 北京正成为文化新业态策源地和主阵地

时间:2023-11-25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11月21日,市文资中心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白皮书显示,2022年是北京文化产业负重前行的一年,科技赋能成为承压前行的驱动力量。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在疫情期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7.8%,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北京正成为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策源地和主阵地。

  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收入17997.1亿元,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555.3亿元,同比增长0.2%。北京文化核心领域收入16339.4亿元,同比增长0.6%,占文化产业收入的90.8%,产业优势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0%,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保持各省(市)领先,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稳固。

  科技赋能成为承压前行的驱动力量,全市规模以上数字文化核心产业单位186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33.0%;规模以上“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57.8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1.8%,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北京以城市更新汇聚发展动能,中轴线遗产保护有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成为首都文化建设金名片,“一轴三带”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各类产业功能区、产业园区、文化街区、文化商圈等多元产业空间承载高质量发展,各区域产业发展特色日益鲜明,文化领域的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文化供给与消费提质发展,“大戏看北京”成为首都文化新名片,电竞北京、北京时装周等品牌活动提升城市文化氛围,线上文化消费、夜经济、沉浸式体验催生消费新空间、新活力、新形态。文化贸易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北京以“双奥之城”身份向世界彰显城市新形象,“两区”建设纵深推进,文化产品与服务海外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创新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互鉴。(李洋)

  


原文链接:https://whlyj.beijing.gov.cn/zwgk/xwzx/hycz/202311/t20231122_33072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