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化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文化法治 > 正文

汨罗市新发现一处商代晚期墓地

时间:2022-06-02 作者:佚名 来源: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一、前言

  2021年11月,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村民在拓宽一条乡村公路时挖出了铜觥、铜壶两件商代青铜器(见本所网站报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派员对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并在铜器出土地点以北约1公里的范围内发现商代遗址2处(即余家坡遗址和龙子口遗址)和墓地1处(即黑鱼岭墓地)。2021年底至2022年初,为配合公路施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汨罗市文物保护中心组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二、黑鱼岭墓地发掘概况

  黑鱼岭墓地西北距出土铜觥和铜壶的野猫咀地点约400米。该墓地主要分布于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岗地上,长约600米、宽约120米,在这一范围内由于现代耕作破坏,地表上均可采集到商代遗物,表明墓地规模应达数万平米。本次发掘的区域位于墓地的西南部,接近墓地边缘,共发掘商代墓葬25座(图一)。

  

  图一 黑鱼岭墓地发掘区航拍图

  这批墓葬的平面形状均为长方形,长度多为4~6米,宽度多为0.6~1米,残深0.2~0.7米。其中,最大的一座墓葬长超过10米、宽超过2.5米,最小的一座墓葬长约2米、宽约0.5米。墓葬的排列较规则,方向均大致呈南北向,除两座墓葬具有打破关系外,其余各墓相对独立排列。墓内填土均为原土回填,除几座规模较大、墓室保存稍深的墓葬发现有生土二层台和独木棺外,其余墓葬的墓室内未见其它遗迹现象。墓室内人骨均已腐朽无存,墓底大致呈斜坡状,北端稍高、南端稍低。随葬器物多平置于墓底,除两座墓葬因破坏较大而未见随葬品外,其余墓葬均发现有随葬品,多为1~5件的陶器,器类包括釜、罐、鬲、斝、甗形器、壶、纺轮、原始瓷罐、硬陶瓿等。此外,有一座墓葬还随葬矛、刀等铜器,另有一座墓葬还随葬玉玦1件。随葬品放置的位置多靠墓室的中部和北部。现举M1、M21两例加以介绍。

  M1:平面呈长方形,长10.2、宽2.3~2.48、残深0.76~1.1米,方向35°。东、西两壁设有宽约20厘米的生土二层台,底置独木棺,棺长7.74、宽0.6米(图二)。随葬品共7件,其中陶器有斝、壶、甗形器、器盖各1件、原始瓷罐1件(图三、四),铜器有矛、刮刀各1件。该墓出土的斝、甗形器为以往费家河文化所常见的器物,原始瓷罐的特征亦与吴城遗址、新干大洋洲商墓所出同类器物相近,说明其时代应大致属商代晚期。

  

  图二 黑鱼岭M1

  

  图三 黑鱼岭M1出土的原始瓷罐

  

  图四 黑鱼岭M1出土的陶斝

  M21:平面呈长方形,长4.56、宽0.76、残深0.18米,方向355°。墓室内不见棺椁及人骨痕迹(图五)。随葬器物3件,分别为硬陶瓿、陶壶和纺轮(图六)。该墓所出硬陶瓿的整体特征与河南驻马店闰楼墓地M26(见《考古学报》2018年第4期)所出同类器物相接近,差异在于前者腹部相对瘦高而后者腹部较圆鼓。闰楼M26的年代大致为殷墟二期,则黑鱼岭M21的年代应在此前后。

  

  图五 黑鱼岭M21

  

  图六 黑鱼岭M21出土的硬陶瓿

  三、结语

  除发掘黑鱼岭墓地外,本次还对墓地北面的余家坡和龙子口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龙子口遗址与黑鱼岭墓地分布于基本相连的两处岗地上,相距仅约100米。余家坡遗址位于龙子口遗址的东侧,两者之间以宽约80米的冲沟相隔。通过对余家坡和龙子口遗址进行小面积的发掘,发现商代灰坑、沟、房子、柱洞、窑等遗迹,出土有陶器、石器等遗物。这批遗存的总体面貌与以往认识的费家河文化基本相同,如陶器以夹砂红陶、夹砂灰陶为主,纹饰多见方格纹、绳纹,在硬陶器上常见指甲纹、水波纹等,主要器类包括直领罐、长颈釜、短颈釜、宽折沿釜、甗形器、浅盘粗柄豆、硬陶瓿等。

  黑鱼岭墓地与余家坡遗址、龙子口遗址和野猫咀铜器出土地点遗存年代基本相当,均为商代晚期,且在空间分布上内聚明显,这表明它们之间应具备紧密的联系,可视为同一聚落。由于在野猫咀铜器出土地点经调查和勘探均未发现其它遗存现象,这说明该处的功能应独立于墓地和居址之外,我们推测铜器的出土背景有可能属于祭祀坑。黑鱼岭墓地为目前在湖南地区首次发现成片分布的商代晚期墓地,其对于认识洞庭湖东部地区商代晚期本地居民的墓葬特征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已发掘的25座墓葬均为狭长形窄坑墓,与商周时期湖南两广地区发现的所谓越人墓地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这对于探讨百越文化区的早期丧葬习俗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205/t20220530_247629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