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化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追踪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在这里,“看见”远古世界

时间:2021-03-18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QQ截图20210315171610.jpg

  “和政羊竟然是一种牛?”在和政羊复原骨架标本前,有游客发问。“是的,和政羊实际上是一种麝牛。”讲解员说。

  三趾马、铲齿象、巨鬣狗、披毛犀……走进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时期的窗——甘肃和政县及周边地区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到250万年间的古动物化石,涵盖3纲8目150多个属种。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晚新生代古脊椎古哺乳动物化石博物馆,“现有馆藏化石标本3万多件,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长何文介绍,尤其是三趾马化石储量和已采集的头骨化石标本数量极多。

  展厅一角,一只蹲身昂首的“动物”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个动物叫披毛犀,是已绝灭的冰期动物之一。”讲解员介绍,和政地区发现的披毛犀完整头骨化石,来自距今250万年的披毛犀,成年个体最大可达4.4米长、2米高,体重超过3吨。“这是铲齿象动物化石。”在一组24具铲齿象化石前,讲解员介绍,这些化石是目前保存最好的铲齿象个体发育史系列头骨标本。

  和政化石被誉为古动物学界的“东方瑰宝”,其出土与发现揭开了青藏高原隆升变迁的神秘面纱。“它们都是已灭绝动物的化石,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也是认识史前生物与环境的生动教材。”何文说。

  据介绍,博物馆每年举行化石进校园、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等40余场科普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孩子们喜爱。

  近年来,博物馆还策划了多场互动式系列主题科普教育,拍摄制作科普纪录片,出版国家地质公园画册、少儿科普读物等,并开通了网上数字虚拟博物馆,让更多人从多种渠道了解古动物化石。

  科普活动的背后是科研的支撑。何文介绍,博物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成立了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所、古动物化石研究中心。

  “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既要保护化石,还要让更多人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为人们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打开一扇窗。”何文说。(文/王锦涛唐瑜)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5日 第 11 版)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mtjj/36326.j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